PG电子·(中国)人生就是博

深晚记者独家专访诗人余秀华——在《后山开花》中悦见诗意生活

2024-07-04

2024年07月04日 圳晚报  版次:A07  记者 陈仪衡

深晚记者独家专访诗人余秀华——在《后山开花》中悦见诗意生活.jpg

▲“向不确定的事物索要光亮”新诗集分享会现场。

深晚记者独家专访诗人余秀华——在《后山开花》中悦见诗意生活2.jpg

余秀华。受访者供图

深晚记者独家专访诗人余秀华——在《后山开花》中悦见诗意生活3.jpg

  近日,著名诗人余秀华携最新力作《后山开花》亮相深圳,在深圳书城南山城举办了“向不确定的事物索要光亮”新诗集分享会。活动中,她与作家魏小河在线上线下与众多热情读者深入交流,涵盖诗歌、生活、爱情以及女性成长等多个维度,深刻探讨了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孕育出诗意,以及诗人如何以独特视角向未知与不确定性索取光芒。

  分享会前,深晚记者独家专访余秀华。在访谈中,余秀华以其一贯的真诚与直白,深入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,言辞间流露出对创作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。

  

  新诗集质朴回归

  暌违八年之久,余秀华的第四部诗集《后山开花》今年5月问世。在此之前,她的诗集《月光落在左手上》《摇摇晃晃的人间》《我们爱过又忘记》已深受众多读者喜爱,累计销量更是突破百万册,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与深厚的读者基础。《后山开花》这一书名,灵感源自余秀华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一首诗,“后山开满了大片大片的花,多么浪漫和暧昧。”她回忆起那个美丽的场景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一直以来,她的诗歌以大胆绮丽的想象力著称,对生活苦痛的描绘,更是光明坦荡。谈及新作,余秀华坦诚地表示:“这部诗集的内容主题与我之前的作品并无太大差异,最大的变化,或许在于随着年岁的增长,我的情感浓烈如初,但在表达上却更加平和与理性了。”

  “当我爱你的时候,你浑身有光。而我也是美好的,并不是你的光照到了我身上。”在《后山开花》所收录作品《当我爱你的时候》中,余秀华以深情而独特的笔触,描绘着爱情中的彼此成就与相互辉映。爱情,无疑是余秀华诗歌中永恒而璀璨的主题。“这一本诗集,依旧聚焦于小情小爱。”余秀华带着几分自谦笑着说道。然而,在这本满载爱意的新诗集里,对故乡的深情厚谊,对亲情、爱情的细腻坦诚,以及对日复一日生活的敏锐感悟,一如既往地流淌在她那独具个性的诗意语言之中。与此同时,其诗作更添一份对生活本质深层面的思考,整体风格更显成熟与深邃。正如历史学家罗新所评价:“在余秀华的诗里,肉体与灵魂,小我与世界,瞬间与永恒,哲思与情绪,以爆炸般的烈度混合在一起,让你放弃分辨,不管不顾地浮沉在她诗句的洪流中。”横店村的麦子、水草、稗子,黄昏的景致,母亲的形象,麻雀的啼鸣,墓碑的静默……这些乡土生活的细微事物,皆成为她诗歌中生动的意象。“我的诗里,全是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,没有宏大的命题,但每一个元素都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,紧密相连。”她如此阐述。

  “我还在写着,这就完成了我写作的使命。至于是不是诗歌,或者什么是诗歌,一点都不重要。我是如此幸运,能够找到最适合我的方式,用最忠诚的文字把自己平放在世界上,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。”在《后山开花》的序言《在半光明里继续写作》中,余秀华如此深情地写道。这部诗集收录了她近年来精心创作的150余首新诗,展现了她深厚的创作底蕴。谈及当下的生活与创作状态,余秀华坦言一切相对稳定,她从未给自己设定过特定的写作计划与目标。“无论作品能否出版,无论是否有人阅读,我都会坚持书写,因为诗歌是我生活的必需品。”多年来,她一直借由诗歌来梳理自己的人生得失,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里寻求更多的个人表达。“对于未来的创作之路,我持开放态度,不强求特定的方向或形式,更注重随性与自然的发展。或许,我会尝试涉足短篇小说领域,又或许,谁知道呢?未来总是有很多可能性。”

  

  借诗歌传递声音

  “我觉得这样挺好,我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,大家就像朋友一样聊天,很轻松,很好。”与余秀华的对话,是一场纯粹的文字采访,没有录像,没有镜头。她身着一袭白色纱裙,头发整齐地扎起,坐在深圳书城南山城的休息室里,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,温柔地洒在她面前那杯已喝了一半多的拿铁上,为这场对话增添了几分温馨和轻松的氛围。这些年来,曲折的婚恋经历让余秀华身上总是围绕着“争议”的标签。“你没有问我‘八卦’,没有和我讨论作品以外的问题,这让我感觉很舒服。”她向深晚记者坦言道。但同时,余秀华也表示自己并不特别排斥,“我又不为情所困,如果这些问题被提出,我也能向大众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。”在采访中,余秀华的言辞透露出对生活的理解和接纳,以及对内心的真实与自由的专注。“我不会去评价自己是个怎样的人。我也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事情。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面,有时候,一个选择代表的只是当下,只是那一个瞬间的念头。”

  十年前,余秀华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诗歌的热烈浪潮,以其大胆惊艳的语言和特立独行的性格,一次又一次地引发广泛热议。面对舆论的风起云涌,余秀华淡然表示:“写诗是自由的,读诗同样也是自由的。如果有人喜欢我的诗歌,那说明我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情感的共鸣。但我不会刻意去推荐或解读我的作品,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独一无二,不应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读者。同样的,写作也是我的个人行为,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,我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轻易改变自我表达的方式。”

  在余秀华的独特视角中,文字是心态的镜像,忠实地映照出一个人内心的风景。“无论你处于何种心态,都会在文字中留下鲜明的印记。”近期,她沉浸在《巴黎评论》的阅读之中,汲取着文学的滋养。余秀华恳切地建议年轻的诗人和文学爱好者,要广泛阅读,不仅要深入了解他人,更要深刻地认识自己,这是一条通往学习与成长的重要路径。

(责任编辑 黄燕如)


友情链接: